bs與cs未來發展的趨勢
文章出處:http://www.veloe.cn 作者:興邦開發部 人氣: 發表時間:2016年04月05日
從C/S到B/S,軟件開發模式的變遷 上個世紀后期,C/S結構是最為流行的軟件系統體系結構。但是,自從Internet誕生之后,更多的軟件應用系統體系結構開始向B/S結構轉變。 在C/S結構下,大多數的企業管理軟件,采用的均是傳統開發工具Visual Basic(VB)和Delphi代碼,或者是Power Builder(PB)代碼,即第四代語言代碼。 隨著Internet時代的到來,大多數的管理軟件開始轉向B/S結構。如何從C/S平穩過渡到B/S,之前并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,大多數的企業開始徹底放棄VB、PB開發的代碼,轉而采用C/S結構下的Java語言重新來寫。雖然不會出現問題,但是需要重新投入資本、人力,甚至需要增加更多的培訓機會。
代碼移植的演變
在20世紀70和80年代,代碼移植最主要的目的是將程序移植到不同的系統環境下運行?D主要是處理器和操作系統。由于市場上的硬件和操作系統呈現多樣化和均衡化的狀態,因此,一個重要的程序往往需要考慮兩個甚至更多的系統環境。 1990年,Windows 3.0發布。基于窗口、按鈕、圖標和鼠標的圖形界面(GUI),迅速征服了全世界個人計算機用戶。將原有DOS字符模式下的應用程序移植到GUI環境,成為眾多用戶和軟件開發商的迫切需求。可視化編程逐漸成為GUI下,軟件開發的主流。 在4GL(第四代語言)開始大行其道之后,新一輪代碼移植的潮流再度興起。此時的重點是將結構化邏輯在GUI下實現,把過去結構化代碼中的制作界面部分剝離,并把邏輯部分附著在各個對象事件之中,通過操縱對象行為,完成整個應用的代碼移植。
可視化編程在Web時代的瓶頸
Internet的飛速發展給4GL編寫的GUI程序提出了新的挑戰。這些程序大都基于C/S結構下,這種模式在局域網里將應用一分為二,服務器負責數據管理,客戶機完成與用戶的交互任務。C/S結構下軟件具有強壯的數據操縱和事務處理能力,以及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約束。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日益擴大,應用程序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,C/S結構逐漸暴露出了缺點。比如開發成本較高,用戶界面風格不一、使用繁雜、不利于推廣使用,維護復雜、升級麻煩等。 為了解決C/S結構的不足,基于Internet的B/S技術應運而生,它是有計算技術以來最穩定的技術平臺。本質上B/S也是一種客戶機技術,用戶只需通過瀏覽器這個統一界面,就可享受到無限豐富的、永遠在不斷變化和發展著的信息服務。而通過這種結構,原則上取消了管理員所有在客戶機端的維護工作。 在C/S向B/S轉移的過程中,開發者遇到了極大的困難。因為代碼的移植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簡單語法轉換,而牽涉到各種對象的映射。
在結構化編碼時代里,無論是對一種語言不同方言之間的移植,如從Turbo C到GNU C,還是對不同的高級語言之間的移植,如Turbo Pascal到Turbo C,源語言和目標語言均遵循著相同的結構。源代碼的轉換,更多的是基于一個標識符對照表來完成。 使用4GL開發的C/S程序是對象的集合,代碼從屬于對象。在相同或者類似的界面下,不同開發工具使用的對象,提供給開發者的接口可能完全不同。如果使用Java或者.NET重寫原有C/S程序,意味著開發者必須將界面上所有元素逐個將其屬性、參數表、事件用新的開發工具重新編寫。 難越的自動化遷移之路 不管網絡泡沫如何演變,Internet始終是難掩的潮流。在國外軟件市場,大多數大型企業管理軟件已經是B/S結構,或者正處于C/S結構向B/S結構的過渡時期。國內的大多數軟件企業也已經開始向B/S結構轉變。B/S結構下的大型管理軟件,勢必是未來幾年內,管理軟件市場的主流軟件。 要解決現有C/S應用低成本、快速移植到B/S結構下的應用的困境,則必須要解決自動且精確的GUI移植、自動的語法邏輯移植、方便的服務器端調試和發布。
C/S和B/S各有優勢,C/S在圖形的表現能力上以及運行的速度上肯定是強于B/S模式的,不過缺點就是他需要運行專門的客戶端,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不能跨平臺,用c++在windows下寫的程序肯定是不能在linux下跑的。而B/S模式就不同了,它不需要專門的客戶端,只要瀏覽器,而瀏覽器是隨操作系統就有的,方便就是他的優勢了。而且,B/S是基于網頁語言的、與操作系統無關,所以跨平臺也是它的優勢,而且以后隨著網頁語言以及瀏覽器的進步,B/S在表現能力上的處理以及運行的速度上會越來越快,它的缺點將會越來越少。比如,未來的HTML5,在圖形的渲染方面以及音頻、文件的處理上已經非常強大了。